1、洗杯。先將燒沸騰的泉水注入空碗,將茶杯放入空碗,用茶夾夾住茶杯,在碗中旋轉。再將空碗中的水倒入蓋碗,晃動幾次,再倒入公道杯中晃動幾次,最后倒掉。
2、泡茶。先在蓋碗中放入茶葉,將開水注入蓋碗,注意壺要放高。再晃動幾次蓋碗,快速將水倒入公道杯中,速度一定要快。將茶水從公道杯倒入空碗,將茶杯放入空碗中,再洗一遍。再次倒入開水,用蓋拂去泡沫,蓋上蓋子,放置一會后放入公道杯中。
3、分茶。按照長幼尊卑的順序先給客人倒茶,最后給自己倒茶??腿巳科愤^后,主人才可品茶。
茶如詩詞,有的婉約,有的豪放;茶如書法,有的豐潤如“顏筋”,有的勁瘦如“柳骨”,有的中規中矩如隸楷,有的張揚奔放如“顛張狂素”;茶如歌,有的抒情溫婉,有的激越豪邁,有的清遠悠揚,有的蕩氣回腸。
茶與諸多藝術形式貌不似而神似,我們完全可以將茶也看成一種藝術,一種充滿靈性的藝術,而有參悟的茶人們無疑就是個藝術家。
在茶文化大爆炸的時代,工作應酬,對外交流,不知道茶葉知識,懂些品茶文化、茶藝、茶道,顯得挺out。目前國內權威的陶瓷設計師崗位人才評價證書,就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頒發的“茶藝師”證書。那么茶藝應該學點什么呢?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
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制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鑒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第二,茶藝的技術
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第三,茶藝的禮儀
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第四,茶藝的規范
茶藝的規范: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范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范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五,悟道
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于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如王維的詩所說: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怎樣學習茶藝,關鍵看自己學習茶藝的目的。
如果興趣愛好學的話,到哪里學都是可以的,培訓班和工作室,茶館培訓等。畢竟要求不高。
如果專業學茶藝的話,最好找個專業培訓茶藝的學校比較好,畢竟要求專業些。學出來技術比較正統。
石家莊有。
茶藝師,作為一個新興職業,就業前景廣闊。茶是助雅興之物,是培養紳士和淑女的搖籃,茶藝師在充滿茶韻的環境中工作,座上客也都是雅人,經過茶的熏陶,也變得更加優雅起來。
零基礎學習茶藝,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得去專業的學校去學習,先樹立正確的理論知識,不要東聽一下,西聽一下,最后自己就容易混亂了。另外,還要循序漸進的學習,不要試圖聽完幾節課就覺得很懂了,學茶需要長時間的修習,才能積少成多,有所收獲。
看了下面的內容之后,你會對茶藝(道)有所了解的;了解之后再慢慢學,相信你會被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之――茶文化,有深刻的認識。
【基本介紹】
[tea ceremony;sado] 烹茶飲茶的藝術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钡臇|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茶道法則】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笆恕睘橐粺o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表現形式】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兩種。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面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斗茶又稱為茗戰,興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帶。斗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湯花,最后斗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勝利。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茶道歷史】
盡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辭典》、《辭?!?、《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于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借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碧拼鷦⒇懥猎凇讹嫴枋隆分幸裁鞔_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p>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边@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眾念經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神。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比毡尽侗境呱畟鳌芬灿校骸澳掀终衙饔伤螝w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于我國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并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范仍源于中國。
中國的茶道早于日本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范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以至于使不少人誤以為茶道來源于他邦。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于復雜或是過于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復雜。
事實上中國茶道并沒有僅僅滿足于以茶修身養性的發明和儀式的規范,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并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中國一般說茶藝,道太莊重,且因為日本先用了茶道這詞,茶道強調理念,茶引發的思想與美感境界,是藝茶過程所貫徹的精神,這東西老實說不好定義,道可道,非常道嘛,廣義的可以說研究茶葉生產,制造,飲用方法和探究其原理,以達到物質精神全面滿足的學問,狹義的就是如何泡好茶及其如何享受一杯茶,至于第二個問題,泡不同的茶方法,條件什么是不同的。
姓 名:
聯系電話:
留言備注:
發表評論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