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耕耘 收獲金秋
—記全省首家“新三板”掛牌涉農企業安順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轉自安順日報2015年8月14日報道)
氣候宜人、景點富集的安順,是貴州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是胡錦濤同志親自指導建立的“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跋刃邢仍?、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孕育了百靈制藥、紅星股份等一批知名民營企業,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引擎。
今天,在這片首沐改革開放之風的熱土上,又崛起了一個現代化民營科技新秀——金秋科技!
“金秋科技”即安順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2004年經安順市人民政府批準創辦,歷經改制、擴資后,注冊資本3000萬元的安順唯一一家集育繁推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股份制民營科技型種子企業。
7月24日,是安順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值得銘記的日子,該公司經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簡稱“新三板”)批復,“金秋科技”股票正式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股票代碼:832751,今日(8月14日)在北京舉行掛牌儀式,敲響開市寶鐘。這是貴州省首家登錄“新三板”的涉農企業。
志存高遠、追求卓越,是金秋科技不斷創新、超越自我、實現快速發展的力量源泉?!靶氯濉?nbsp;掛牌的新金秋公司,站在新的起點上,將立足貴州,輻射西南,朝著集育繁推一體化的農業高科技集團企業方向,譜寫為山地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服務的新篇章!
|
安順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伊始,就以安順市農科院人才、成果為依托,秉承服務“三農”宗旨,實施自主研發戰略,通過科企合作,省市農科專家加盟作為公司技術策劃決策顧問,加快了公司新品種研發和應用轉化步伐。 2012年以來,公司投入1100多萬元建成了黔中農作物倉儲加工中心、種子倉庫、低溫儲備庫、加工房、檢驗室、兩條全自動種子加工流水線、海南省南繁育種基地、安順科研試驗基地等設施,推進了公司育繁推一體化的進程。 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雄厚的科研實力、嚴謹的科研作風、規范的企業管理,是公司快速發展的內在動力。一直以來,金秋人秉承“做種業即是做良心”的行業道德底線,恪守“誠信為本、質量當先、科技支撐、和諧奮進、規范發展”價值理念,建立了嚴格的種子質量管控體系、種子銷售可追溯制度,嚴把生產銷售關,源源不斷地為農民群眾輸送優質高產的良種。 如今,公司已在云南、四川、貴州建立了穩定的“兩雜”種子制種生產基地2萬畝,營銷網點600多家,實現年生產銷售兩雜種子200多萬公斤,收入4000萬元,利潤1000多萬元,稅金100多萬元。公司主營的優質、高產、多抗、廣適、耐旱、耐瘠的“安單”、“順單”系列雜交玉米新品種,備受農戶青睞,推廣面積占全省10%以上,安單3號成為貴州目前單個面積最大的品種之一,遠銷云南、四川、重慶、廣西、湖北,累計推廣面積達2000多萬畝,新增糧食10多億公斤,助農新增收入逾20億元;公司研發的“金秋香優” 牌優質米深受消費者歡迎。公司發展為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7年以來,公司先后被評為中國種子行業首屆信用評價“AA”企業;貴州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貴州省“AA”級銀行信用企業、貴州省創新型企業、貴州省種子行業首屆信用評價“AAA”企業、貴州省百強優秀民營企業,“安單系列”雜交玉米良種——山區農民增收的“金種子”獲2011年貴州省“十一五”農業科技“十大科技成就(事件)獎”;市級重點龍頭企業、扶貧龍頭企業、科技型企業、重合同守信用單位、誠信示范單位;“順單”、“順玉”牌商標獲2013年貴州省著名商標稱號。這些榮譽的獲得,足以證明了各級部門和社會對金秋科技的親情關懷和高度認可。 |
潛心研發
安順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來把新品種研發、品種生產經營擺在同等重要位置,采取科企合作等方式,每年提取專用經費明確專人進行新品種選育。目前已經合作選育出新品種2個雜交水稻新品種通過貴州省審定,有1個雜交玉米新組合參加云南省預試、1個參加貴州省預試。
公司在新品種研發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成立“安順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咨詢公司”,明確5名研發人員專職開展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及試驗示范。
2、與安順市農科院簽訂科企合作協議,充分利用農科院資源、人才、技術優勢開展新品種選育工作。
3、特聘貴州省農科院旱糧所任洪研究員、貴州大學農學院柏光曉教授為客座專家、安順農科院張鵬研究員為首席技術策劃決策顧問,李用奇、曹家洪等11人為公司策劃決策專家顧問。對公司開展農作物新品種選育進行技術指導、策劃和技術決策。為公司商業化育種提供技術支撐。
4、采取有償轉讓方式與省內外知名育種老師轉讓雜交水稻育種親本材料300份、雜交玉米新品種1個,加強與省內外科研院所進行材料交流,豐富育種資源。
5、加強研發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在我市大西橋茶場流轉100畝(流轉時間10年)土地作為內地新品種選育育種基地。二是在海南島流轉土地35畝(流轉時間30年)作為南繁育種基地。三是購置和裝備實驗室。為新品種選育奠定強有力的設施基礎。
6、2014年科研工作主要完成資源創新與改良,圍繞適應山區高產、優質、抗旱、耐瘠、抗病、廣適等玉米育種目標,突出種質資源的原始創新與遺傳改良。完成了大季種植育種材料1000多行,冬季在海南種植800多行,2014年總計播種育種材料4100行。提供了“金秋2041”參加貴州省玉米區試,“金秋2031”參加云南省玉米區試。鑒定2013年大季和南繁組配的新組合(含對照)1000份。實施1組品比試驗,參試組合13個,對篩選出來的優異組合在下年度續試的同時提供1至2個參加省預試。開展栽培試驗研究:順單6號群體研究試驗;安單系列品種免耕栽培技術體系研究;安單2號肥料試驗。公司2014年外引玉米品種54個,安排比較試驗對新品種進行鑒定和評價,篩選出適宜我區域種植的玉米品種3個作為更新換代品種。
面向市場
在生產加工上,安順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有專業生產技術人員10人,擁有先進的精選、包裝加工流水線2條,每小時加工包裝種子15噸;有檢驗儀器20多臺(套),有標準的種子倉庫1000平方米,加工房1000平方米,種子低溫儲藏庫400平方米。在云南、四川、貴州有穩定的雜交玉米制種生產基地5個共10000多畝,年生產種子200多萬公斤;從2010年起在我市大西橋茶場采取烤煙-雜交玉米種子生產模式建有制種基地3000畝,在西秀區、平壩區、普定縣建有親本繁殖基地10個共800畝。為公司親本繁殖和雜交種子生產奠定基礎。
在種子經營方面,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共銷售自有雜交玉米品種1000多萬公斤,推廣面積500多萬畝,產生社會經濟效益6億多元;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產生利潤0.7億元,上繳稅金800多萬元。目前公司在貴州、云南、四川、湖北、廣西等省建有營銷網點500多家,市外代理商100多家,年生產銷售“兩雜”種子200多萬公斤,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上繳稅金200多萬元,利潤1000多萬元,年可解決農民工就業200多人,經營量以年20%遞增,公司的發展蒸蒸日上。
放眼未來
早在2010年,安順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就制定了“公司上市、走集團化、實現育繁推一體化”“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注冊3000萬元,并對公司進行民營化改造;第二步實現公司掛牌上市,推進育繁推一體化進程;第三步注冊1億元全國性公司,實現育繁推一體化,推進公司多元化、集團化經營。
根據(國發【2011】8號)、(黔府發【2011】24號)關于加快推進我省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3號令《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定,公司已經完成3000萬元注冊工作,并對公司進行全民營化改造,取得省級種業公司相關生產經營資質。實現了公司發展戰略第一步。
2014年9月公司與國海證劵、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廣東信達律師事務所簽訂協議,對公司開展中小型企業“新三版”運作。第一階段三家部門入駐盡職調查工作于2014年10月8日至2014年10月15日結束;第二階段入駐公司進行資料整理、報告攥寫等工作于2014年12月上旬至12月底完成;公司于2015年7月24日實現掛牌成功。
公司在新品種研發工作方面已經啟動,在技術依托、研發機構、研究基地、研究人員、育種材料等方面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展開。為公司商業化育種和實現育繁推一體化奠定強有力基礎。
公司以生產經營自主知識產權的“兩雜”種子為主線,同時拓展了“金秋香優”等優質米系列開發,啟動了農藥、蔬菜經營,在脫毒馬鈴薯、油菜生產經營方面建立了相應的基地和網絡,初步實現了行業內多元化經營的格局。按照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戰略,公司在推進“新三版”掛牌搭建融資平臺的同時,強力推進公司朝著以種子研發、生產、經營為龍頭,兼營農藥、優質米的多元化、集團化方向發展。
附:部分產品及榮譽證書
| |||
| |||
| |||
|